淺談學習态度,聚焦教育創新
第四組 王璐瑤,田沫,許雅欣,張仲李
兩年的大學時光轉瞬即逝。但是大學我們又學到了多少?總結了多少呢?
經過了高中三年的磨砺,從高中進入大學,面對大學豐富多彩的生活,在學習上,大家普遍松懈了警惕,因為自由的課餘時間和豐富的校園生活讓大家有了更多的選擇,于是我們對很多東西有了自己的好奇心,從而無暇去顧及自己的學習,甚至是在忙碌的學生工作之後對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從而降低對自己學習上的要求,外加相對于學生工作有上面老師和部長們施加的壓力與期限束縛的緊逼,自己的學習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大學生活的附屬品,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學習的動力隻能由己而生,無法由他而産。于是有人像我們一樣開始了在學生工作與學習中糾結。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外界環境的誘惑與影響再大也無法勝過自我嚴格的約束與規範,畢竟大學還是一個以學習為主的地方,但是進入大學生活之後,同學們普遍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和目标,有些雖然制定了明确的目标,但卻沒有制定實施計劃而導緻拖延症的出現,再者就是沒有處理好學習與學生工作的關系與時間的分配,在兩者之間出現了過多的時間交叉或者重疊,無法使兩者同時高效的進行。
為了讓我們四年之後不會去後悔自己庸庸碌碌的大學生活,大家可以将此作為一種告誡。
首先,任何目标的實現都離不開切實可行且合理高效的計劃和堅持不懈的毅力。我們正值奮鬥的年紀,吃苦的階段,折騰的時期,不要讓安逸帶走了我們最有活力和奮鬥動力的歲月,要相信隻有現在經曆越多的痛苦,未來才能創造更多的幸福生活;不要降低對自己的标準,不緊逼自己一把,怎麼會知道自己的潛力到底有多大,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如果隻能承受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壓力,又怎麼能夠脫穎而出;不要對自己太寬容,對自己一味的妥協就意味着你已經染上了拖延症這一惡習,今日事今日畢,合理靈動的規劃自己的學習,學生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系與實踐,活出自己的生活節奏!
其次,合适的學習方法,動力和改進措施。我們要明白,一切與學習相關的東西都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有強烈的求知欲與豐富自己思維深度與廣度的欲望才能驅動你真正的去認識學習,尋找最适合自己的學習系統,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事倍功半,會有得不償失,會是毫無效果,但這一切都需要自己親自去尋找并嘗試。學習的動力不一定要意義非常宏大與深遠,或許僅僅是因為他人的嘲諷,你心有不甘,或許是父母的期望,不願去辜負,或許僅僅是因為考好之後的獎勵與榮譽,這些都是促使個人去學習的動力,但是這些都是短期的動力來源,不能成為心中長久堅持的原則與信念,明确自己此生學習的最終目标是什麼也就明确了學習的動力,它将會時刻鞭策着你前進,提醒你不能安逸度日,警戒你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明确學習的目标同時也是不斷修正自己前進方向的标尺,在奮力拉車的同時也要時刻擡頭看路!
雖然有了學習的方法與動力,但真正的将其付諸于行動的人少之又少,大多被低效率的課堂和拖延症所困擾。
每天上課聽講的質量與效率尤為重要。即使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也并不意味着你課堂質量最高,坐在教室最後一排或許也可以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這一切都取決于老師講授的知識你是在用眼睛看還是在用腦看。
再者是當天課程任務當天完成。每天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簡單的整理與規劃來加深對該門課程的理解與認識,可以較大程度減輕日後複習的負擔。
在我們看來,學習是一個老師與學生互動的雙向環節,而中間的過渡物質就是學習。作為學生,我們需要做好準備去接受,思考并掌握,作為老師,則需要做好準備去講授與解決。
老師的責任心與态度及與學生的相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效率。負責任的教學态度,和諧融洽的相處方式讓學生在心理上不會對老師的課堂産生排斥感,這是學生高效率的學習與思考的前提。其次,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參與互動,可以讓學生對所學課程更加感興趣,對所學課程更加了解,這是學生堅持學習的保證。
随着社會科技水平日益的提高,電子化、信息化、數字化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各種各樣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朝我們撲面而來。面對這樣一個新形勢,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以一種怎樣辯證的思維去看待這一問題,也成為了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信息化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首先,網絡和信息化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方法與途徑,開闊了我們學習的範圍與視野,讓我們随時都可以獲取新的信息,更好的融入和接受時代的快速更新和發展。與此同時,也為我們現在的學習及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感受不同的事物,也讓我們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但是不得不說,信息化發展同時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掌握更多的技能與知識去應對,适應,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升。簡單的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已經不能适應網絡化的學習,隻有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很好的适應這一方式。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在于,現在的學生掌握的技能還不足以去融入現代化發展的進程,離開了學校的學生比較難以融入社會,更不用說在短期内得到提升與發展。因此,在學好知識的前提下,去掌握生存技能、溝通交往、統籌規劃等,也是重中之重的,當然這些需要在平時的大學生活中去鍛煉。
當然這其中也隐藏了很多弊端,比如網絡上的信息量過大,在信息的整合方面也不夠規範,因此在利用上會造成一定的困擾。學生在查找和利用的時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篩選有用的信息。但是在這種現狀下,作為學生的我們既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網絡社會現狀,但是我們可以不斷地去學習并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來強化自己社會能力,在适應的基礎上進行改變創新。
大學,一個看似高中生心中向往的自由樂園,其實不然,這裡是我們進入社會的跳闆,是我們掌握社會生存必備技能的學府,是我們磨練自我意志的競技場。在這裡,學習雖然不是全部,但是我們必須去做好的事情,是我們提升自我能力的基礎,是通向我們未來道路的基石!
從現在開始做起,讓我們的大學四年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