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順利召開。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院士、中國農業大學任發政院士等17位專家與會。77779193永利官网校黨委副書記姚江林研究員、校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負責人伍莺莺、食品科技學院全體學院領導、實驗室領導班子及固定人員參加此次會議。

姚江林書記在緻辭中講到對各位專家教授的到來表示真誠的歡迎。在歲末年初之際能夠抽身頂着疫情的壓力前往武漢參加此次會議足夠表明各位專家教授對此次會議的支持。姚書記希望在此次會議中各位院士、專家教授們可以為我校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把方向,提意見。同時,77779193永利官网将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視實驗室的建設,未來必将從環境生态、營養健康、智慧與智能三個重點方向給予更多更有效的支持從而加快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發展。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潘思轶教授就實驗室取得的代表性成果以及實驗室特色與發展願景為主題向參會專家教授做了精彩的報告。

成果卓越顯特色,學科交叉鑄優勢
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自建立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包括構建我國典型地理環境下膳食攝入數據庫、柑橘“上火”機制研究與品質調控、光磁環境對紅曲菌生長代謝的影響機制、禽蛋組學差異與禽寒熱屬性的研究、食品特征風味影響健康的微觀機制。同時,潘思轶主任指出健康中國是國家戰略,實驗室的工作順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契合了國家的重大需求。在“大融合”、“大健康”的背景下學校先後設立了生物醫學與健康學院,成立了神農架研究中心、深圳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等一批交叉研究平台拓展食品向健康領域縱深發展。
聚焦環境-食品-健康的交叉研究實驗室建立了一批交叉培育研究課題,在環境氣候、食品品質與健康等方面開展研究得到了若幹重要發現。與美的,蘇泊爾等企業合作助力中國家庭電飯煲的健康升級,不斷為社會經濟發展做貢獻。未來,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将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進一步推進食品科學與化學、生物學、信息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引領一批源于環境與健康領域的優秀青年科學家,設置優秀博士專項配置計劃。為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及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供給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為建立有國際影響力的、彰顯中國特色的新型交叉學科奠定基礎。

學科交叉定方向、特色研究為目标
陳福生教授就光磁環境對紅曲菌的生長代謝機制研究進展作了詳細報告,他講到光作為能量對微生物生長代謝影響的研究非常普遍,但是作為一種刺激信号對其生長的微環境以及代謝有怎樣的影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範剛教授對柑橘中揮發性風味物質對小鼠抑郁症的治療作用作了詳細的報告;陳義傑副教授以環境氣候和食物風味相互作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為主題作了關于辣椒堿對肝髒細胞葡萄糖消耗、ATP生成的時序性影響的報告。
學術委員對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取得的成就表示欽贊。同時也對實驗室今後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劉元法教授認為實驗室今後的發展中應該更加重視從營養健康方面出發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以及平台打造;大連工業大學譚明乾教授對實驗室的人才梯隊建設以及精準營養的研究提出寶貴意見,另外譚教授還指出如何将食品與環境更好的聯系起來是今後值得思考的問題;南京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李春保教授指出目前實驗室與國際前沿接軌的程度還不夠,對77779193永利官网完整的産業鍊優勢利用存在不足;牟海津教授、劉東紅教授、雷紅濤教授、王永華教授、劉學波教授對實驗室的發展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最後任發政和孫寶國兩位院士提出了總結性建議,希望實驗室今後一要加強院校之間的合作,用好開放課題;二要突出特色,明确主線;三要聯系社會需要,産業需要;四要增強交叉,尤其是與環境和醫學的交叉;五要重視人才建設,尤其是标簽人才的培養。

集體讨論謀策略,專家提議促發展
此次會議的順利召開為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發展定目标,指方向。立足“大健康”,“大營養”的背景,以學科交叉為手段,學科融合為目的,打造特色鮮明的環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文字 Ⅰ劉曉璐
攝影 Ⅰ朱思佳
審核 Ⅰ張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