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中國茶裡的人文脈絡

作者:發布:2021-04-01點擊量:

——食科園林創新研究生跨學科師生交流新模式

330日下午,為了進一步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活動的深入開展,探讨研究生科研熱點及思政育人新途徑,打破學院及實驗室的科研屏障,探索學術發展的更大可能性,一場“中國茶裡的人文脈絡”研究生跨學科師生交流研讨活動在食科樓陽光房展開,活動由食科和園林聯合舉辦,旨在創新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師生讨論模式。食科院胡婉峰老師,園林學院張偉博士、研究生院培養辦祁婧老師、食科院副院長陳翊平及40多名研究生參與了此次活動。活動以互聯網為載體,同步開展線上互動,累計産生50餘條内容,200餘條讨論。


從文化談科學,激發學科之間的文化碰撞

“琴棋書畫詩酒茶是茶,柴米油鹽醬醋茶亦是茶,雅俗共賞”;“人在草木之間即為茶”。園林學院張偉博士就“茶與中國文化”進行了主題分享,全方面闡述了茶的曆史源頭、分類工藝、功效成分以及人文價值。張博士與現場師生分享了家鄉的信陽毛尖,“看茶葉形狀、觀湯品色澤、品茶味清香”。好的茶葉應該長在“陽崖陰林”,好的茶滋味應該“濃醇甘爽”。


随後,食77779193永利官网的胡婉峰副教授以張博士提出的“水為茶之母,因為水給了茶第二次生命”的說法進行了另一個角度的解析。“這個說法非常浪漫,是我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從食科的角度出發,茶水是一種飲料,茶葉的添加可以讓水變得更有滋味,食科更偏重的是研究如何研發出更多讓水變得好喝又有營養的東西。”随後,胡老師就當前的茶多酚等多酚類物質的研究熱點介紹了茶葉及果蔬類産品的貯運、保鮮、深加工工藝及營養等熱點問題。“現在研發出了很多新式茶品,比如大家喜歡喝的各種奶茶,風味和色澤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是蛋白質與多酚的相互作用的應用,酚類物質的氧化造成的褐變現象,酚類物質重新生成的黃變現象。”


從科學談教育,促進科學研究中的教育思考

基于茶文化和茶科學的碰撞交融,現場師生就如何更好的加強科研興趣的培養,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胡婉峰老師通過分享自己學生時代的科研故事,表示“興趣是做出來的,興趣是培養出來的,萬事的第一步都是積極自主的行動”。“我的導師李斌教授在平時總跟我們說,科研學習的是一套方法論,不要為了做而做,關鍵在于科研探索的過程。”食科院研究生陳曉娟分享道。

“抱着興趣進行科研,在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的過程中得到的獲得感,能進一步驗證科研初衷和增加科研興趣,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張偉博士就自己茶學學習及茶葉創業的經曆與同學們進行了分享。“對于科研而言,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題的提出依托于大量知識的輸入,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盡可能開拓自己的視野,了解自己研究領域以外的其他知識,多主動進行跨學科、跨團隊的知識融合。”胡婉峰老師以此鼓勵在場的同學們。

最後,祁婧老師表示:“學院需要結合學科及行業的特性,提供更多文化育人的場所和途徑,開展情境式專業體驗活動,提升專業育人成效,引導學生通過更多的專業實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同時,學院還需要提供更多的立足産業的機會,通過與正大集團等知名食品企業的合作,為學生的科研提供更開闊的視野和平台。”


從教育談思政,直面人才培養中的畏難情緒

在談到科研中的困境時,現場不少學生談到:“課題被卡住的時候往往都不知道這個方向是不是能夠做出成果”,胡婉峰老師作出了一個比喻:“本碩博的科研狀态是不一樣的,科研的目的就像找兔子,本科知道如何找到兔子的途徑,做就好了;研究生知道有兔子,但是途徑要自己去探索;博士生甚至不知道是否有兔子,目标和路徑都需要更主動的去探索。因此,對于科研,沒有所謂預設好的結果,探索的過程就是科學素養不斷提升的過程。”

随後,食科院王琪同學表示:“作為一名專業型研究生,我時常會疑惑,現在的研究課題真的有實際價值嗎?能為我的就業提供幫助嗎?學生們能否有更多機會深入企業,在了解企業問題的條件下,再基于解決問題的目标來開展科研。”張靜妍老師借茶“澀後回甘”的特點,告訴在場的同學,“澀”可能會貫穿大家研究生生活,但“澀”不是終點”回甘“才是。

陳翊平副院長從自己喜歡喝茶的這個習慣,強調人文素養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同學們注意自身文化素質的提升,學院以後也計劃增設一系列跨學科的素質拓展課程。最後,研究生院祁婧老師談到: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科研思維、邏輯能力。希望廣大研究生同學能夠立足當下,坐好科研的冷闆凳。研究生應該發掘自己的就業競争優勢,科研應該立足産業現實,把“研”字貫穿學習的全過程,不斷創新,努力成為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據悉,本次活動同時在“你的回合”學生原創科研交流平台APP内創立專屬電台“獅山學術科研論壇”,旨在利用互聯網+思維構建線上學術及思政交流平台,共享活動重、要點,引發師生對茶文化的關注和對茶科學的思考,以鼓勵研究生将對于自身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兩者的統一。

通訊員|朱思佳 張靜妍

  |張芃芃
    審核人|陳翊平


食科官方微信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3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國·湖北·武漢南湖獅子山街一号77779193永利官网  郵編:430070

電話:+86-027-87282111

書記郵箱:ytg

院長郵箱:xuxiaoyu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