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湖北省第七屆“長江學子”占福朝專訪

作者:發布:2021-04-25點擊量:

——以“食”為馬,砥砺前行


 【個人簡介】占福朝,男,漢族,中共黨員。201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77779193永利官网食品科技學院碩博連讀。師從李斌教授,緻力于研究利用食品多組分互作調控界面主導型食品體系的功能特性。榮獲第七屆湖北省長江學子,十佳大學生創新創業之星稱号。在讀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後發表SCI論文11篇,分别被Food Hydrocolloids(5篇,IF:7.053,一區Top)、Food Chemistry(2篇,IF:6.306,一區Top)、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篇,IF:4.192,一區To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1篇,IF:5.162,二區Top)和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1篇,IF:5.065,二區)等具有國際影響力期刊收錄。發表6篇高水平SCI論文,研究成果被食品領域權威公衆号“食品加”兩次專題報道。獲得1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參與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美國國家科學項目(NSF)及多個企業橫向。在研究生階段,連續三年被評為“三好研究生”和“優秀研究生幹部”, 多次獲得學業獎學金,2018年獲77779193永利官网“優秀博士資助計劃”,2019年獲得“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同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聯合培養14個月。參與了“百名博士東勝行”高層次人才科研服務活動,被評選為2017年77779193永利官网“研究生社會實踐積極分子”,并被内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人才辦聘為“東勝智庫”入庫學者。


 

“食”創新,術業有專攻

作為一名博士,科研工作中源源不斷的創新力始終是占福朝所追求的。課題是如何開始、怎樣突破科研瓶頸、如何積累豐富的科研經驗始終伴随着他的科研道路。面對科研工作的種種難題,他始終堅持食科人的本份,不忘初心,求“食”創新,攻堅克難,不斷突破。

“一開始我的課題其實是實驗室比較擅長的關于乳液營養遞送這一方面的研究,屬于食品科學與膠體界面科學的交叉學科,一段時間的研究後發現我所選材料在這一方面的效果不太理想,這個讓我很困擾。後來,我了解到課題本身的創新性與應用價值重大,就帶着這些問題和導師重新規劃了課題的内容。”和大家一樣,占福朝的科研之路也不是乘風破浪,高歌猛進的,前後經曆了近兩年的徘徊和摸索,在這段潛伏期的沉澱中,他不斷的思考為什麼?怎麼辦?

面對科研中的困難,占福朝總結出了一套三步工作法。第一步,發現問題。是什麼導緻我們的科研進行不下去?第二步,分析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原因?首先要回顧實驗,實驗中的方法、用量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結果;其次要對比文獻,将自己的實驗結果與已有文獻進行對比,找出差異點後進行分析。第三步,交流問題。帶着前面總結的問題與導師交流,詳細的表達自己的疑惑與觀點,給導師足夠多的信息來預判這個實驗是否還要進行下去的必要。

科研工作告訴我:“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隻不過是無數次不屈不撓的探索和重張旗鼓的勇氣。”“做科研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不能心急。要協調好'循序漸進'與'快馬加鞭'的關系,'循序漸進'是打好基礎,為'快馬加鞭'做準備,順利推進自己的工作第二,時間管理。我們每天的工作不可能事事周全,所以要對自己的任務進行輕重緩急的劃分。在我讀博期間,會每天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寫在本上,并且按照事情的重要性進行排序。這樣的習慣養成了就會讓自己更有頭緒,也更有目标。”

導師是我們科研的引路人,同時他又将每一位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不管是科研,還是生活,面對困難,無論何時,導師都是自己的避風港和保護傘。“李老師是名副其實的嚴師,也是當之無愧的慈師。他在做學問和做人上對我嚴格要求,生活上則對我疼愛有加。”占師兄說道。當時,占福朝剛讀博士一年級,實驗正處于克難攻堅的重要時期。恰恰這時,家裡面出了一點事。于是,不知所措的他在微信上告訴了李老師家裡的事情,希望可以請個假回家一趟。話音剛落,李老師立馬打來了電話,語重心長地安慰他很久并且說:“實驗的事情不用擔心,有我做你後盾還怕有什麼事情不能解決嘛?回家好好處理事情,有什麼困難盡管開口!” 從那之後,李老師隔段時間就會詢問他個人的事情,并且反複強調“有需要就開口”。在占師兄眼中李老師時而是嚴師,時而又是好朋友。老師為我提供了氛圍濃厚的學術環境,也為我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無比感動,作為他的學生我也感到十分幸運。

創新思想,助人樂奉獻

“他是我們的大班長,大總管,有啥不清楚的事兒找占班就好了,他總會用新的思路給我帶來驚喜”。一直擔任班長的占福朝對待班級的同學始終都保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班級的每一位同學的相遇相知都是緣分,對于大家的依賴我常常感覺很幸福,我一直認為讀書不能把自己讀成隻會做實驗的'書呆子'。因為同學們的信任,讓我可以不斷的認清自己,了解自己在面對突發情況的時候有沒有能力解決和應對,從而不斷的提升個人能力。”      

在實驗室裡占福朝不僅是大家生活上的貼心大哥,也是悉心指導大家科研的好師兄。朱思佳同學說道:“因為是研一的學生,入校的時候占師兄還在美國聯培,那時候隻知道占師兄是個非常優秀的博士。上學期結束的時候,突然有一天自習室裡在分發好吃的,才知道是占福朝師兄從美國回來了,買了很多好吃的給大家。當時就覺得好溫暖,很貼心!之後看到實驗室其他同級的同學請教師兄實驗和課題的問題,師兄也很耐心細緻得解答,給了她很多幫助。”

學生工作賦予我的是一份責任,很大程度上鍛煉了我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還要保持服務熱情的雙向思維能力。曾經遇到過一些突發的情況和難以溝通的情況,給我特别大的挑戰。讓我不斷的嘗試在工作中調整思路,創新思想。學生工作的幸福就在于讓周邊的同學靠近他們認為的幸福的時候,自己也能感知到幸福。”

在“百名博士東勝行”高層次人才科研服務活動中,就當地餐飲、酒店等場所的食品安全檢查,占福朝積極交流科研創新經驗,引導公職人員建立起“檢驗結合科研,科研提升檢驗”的理念,“科研中的創新應當運用到實際的生産和生活中去,作為科研工作者,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有服務社會的專業情懷。”

“新”入行,深入謀發展

博士的研究内容大多是基于行業前沿的,如何紮根行業需求,尋找科研創新,把科研工作和社會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是每一個科研人不斷思考的問題。在占福朝研究的課題中,膠體界面科學與食品科學的交叉,看似遠離生産生活,實際上卻與食品生産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冰淇淋、蛋糕、啤酒在制作時都需要形成泡沫,特别是制作冰淇淋時氣泡穩定性極大的影響到其品質。如何保證冰淇淋氣泡可以長時間的穩定這就是師兄的課題應用到實際生産的最簡單例子。

“科學研究與社會需要是否緊密結合不能單單從這個研究當下能否直接用于生産。”有一些課題是老師申請的基金或項目通過基礎研究進行鋪墊,為接下來的生産應用打好底子。“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需要我們科研工作者一步步去落實,因為科研創新與社會需求的結合是一個過程。我們要轉變看法,不可僅僅局限于實驗室,要将目光放長遠,多參加與自己研究方向有關的社會實踐,通過多種多樣的渠道去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行業。這樣真正了解了行業的需求後,才能在實驗室創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占福朝用自己的經曆講述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科研故事,用“新”的态度、“新”的方法,打造了一個科研人“新”的生活。人生的價值就是從零到正無窮的積累,在“以'食'為馬,砥砺前行”的青春故事中,期待看到更多當代食科青年奮鬥的身影。

 

 

 

文字|劉曉璐

供圖|朱思佳、占福朝

審核|張靜妍

 

 

 

 

 

食科官方微信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3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國·湖北·武漢南湖獅子山街一号77779193永利官网  郵編:430070

電話:+86-027-87282111

書記郵箱:ytg

院長郵箱:xuxiaoyu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