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渤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肉品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遼甯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劉登勇應邀做客“2021年研究生學術年會南湖學術論壇”,在食科樓504報告廳為我校食品科技學院師生作了題為“典型傳統肉制品的美好品質與科技創新”的報告。會議由食科院院長徐曉雲主持,食科院150餘師生參與了本次報告的線上或線下活動。

圖為劉登勇教授作報告分享現場
劉登勇教授分享了他以提升肉及肉制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為目标的科研心得,并以德州扒雞及溝幫子熏雞為例,講述其為改善肉食品優良品質感知的研究案例。并向大家介紹了作為唯一的膨化肉制品--肉松,其具有極高蛋白,但脂肪含量極低,具有柔軟蓬松、細軟如絨、其絲如發、其狀似絮的特點。

圖為劉登勇教授
報告結束後,陳福生教授等與劉登勇進行了相關學術問題的探讨。現場同學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劉登勇為大家作了細緻地解答。
攝影|張芃芃
文字|張芃芃
審核|張靜妍
嘉賓簡介:劉登勇,教授,渤海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肉品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南京農業大學食品行業校友會會長,中國畜産品加工研究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召集人,全國感官分析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肉類生産與加工質量安全控制協同創新中心“肉品品質形成與調控機制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委員,遼甯省畜牧獸醫學會無公害肉類學分會副會長;沈陽市營養學會副會長。《肉類工業》副主編,《食品科學》青年編委,《肉類研究》編委,《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編委,遼甯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主要基于肉類加工及其相關行業的科技需求,以提升肉及肉制品品質、保障食品安全為目标,研究肉類加工原/輔料品質适性與保真技術,傳統風味和新型休閑肉食品優良品質感知及形成與劣變機埋,現代化生産加工與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工藝與裝備,同時為相關企業和部門提供發展戰略規劃、科技信息咨詢、車間設計與改造、産品策劃與研發、技術轉讓與培訓、消費引導與科普等服務。主持國家級課題4項、省部級項目10項、企業委托研發項目20餘項;以第1/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3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13部:獲得授權專利3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