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調和鼎鼐,知味天下,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作者:發布:2021-09-18點擊量:

——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食品研究生

白駒過隙,初心不舍

“歡迎各位研究生新生加入華農大家庭,希望用你們年輕、活潑、開放、創新的精神點亮我們以後的生活。”李斌院長在看到年輕學生眼裡的光不經想到曾經年輕的自己,并向他們祝福道。9月17日上午,我校食77779193永利官网以“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食品研究生”為主題,邀請研究生院院長李斌教授,青年教師梁宏閃老師在倍閱書店開展了一場食科特色學術晚茶活動。

“華農給了我知識,給了我工作,給了我家庭。學校、老師一直培養塑造新的我,讓我覺得在學校繼續奮鬥是非常美好的。”

“求學不易,做事不易,五年的博士研究生的道路靠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才可走過。請大家忽略在我們取得成果那一刻的驕傲,更多的關注走過的艱辛曆程。”作為一位見證了食科院三十餘載進步與發展的“過來人”,李斌老師跟同學們分享了求學期間挑雞蛋、做塗層、做米酒的故事,講述了求學過程中學之愈深,迷之愈堅的食科情感。

學科重任,不負使命

“作為一名食科人,我們到底研究什麼?怎麼研究?如何看待學科未來呢?”“調和鼎鼐,知味天下,食品博大精深,與政治、文化、經濟、倫理聯系密切,比如食品善于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将各種風味融合,這就是食品所賦予的獨特文化。‘調和鼎鼎,知味天下’、‘治大國若烹小鮮’食品對人民乃至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談及對食品的感情時,李斌老師總結為三個方面:首先對外“呵護”食品,改變大衆對食品的偏見;其次是“敬畏”食品;最後是“飯碗”思想,作為一名食科人,我們要端好自己的飯碗,順應時代發展,通過專業學習,将食科專業變成“金飯碗”專業,在實現“小我”的同時成就“大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當談到哪些特質是研究生所必須具備的,李斌老師認為真誠質樸、謙虛而低調,腳踏實地專注研究是研究生最珍貴的品質。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進行,多元化培養既是考驗,也是機遇。新時代如何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品質食科人是需要長期思考,不斷探索的道路。

遇見成長,無畏将來

從理論知識學習到科學研究,初入師門的研究生們對于如何快速開啟科研生活紛紛表示迷茫與不知所措。同學們一邊品嘗月餅一邊交流自己擔心的問題,分享自己的經曆。其中李斌老師對于研一新生以及博士新生問道的天然産物的發展前景、發文章的時間節點以及博士的相關疑問給出了詳細的解答。

随後,兩位老師就如何多元化的培養研究生這個問題分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李斌老師以日常的科研生活為例,強調了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要鍛煉好表達能力,在發表文獻或者團隊彙報時,要讓非本專業的人可以讀懂、聽懂。


“除學業和個人發展之外,我希望大家不做精緻利己主義者,要勇于承擔責任。深刻理解‘勤讀力耕,立己達人’深層含義。”

“當遇到成果轉折點的時候要勇于清空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善于思考的人,面對選擇要保持本心,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兩位老師祝願所有的食科人在“調和鼎鼐,知味天下”中感受“鼎中之變”,成為新時代洪流中優秀的食品研究生。

食77779193永利官网21級研究生宗積林在交流會後不由感歎:李老師從“衣食行”由淺入深,全面闡述食品是科學亦是文化,堅定了我對自己專業的信心。期間李老師多次用“敬畏”表達對于食品科學的認識,讓我深受感動,更感“學之愈深,迷之愈堅”。很喜歡李老師的一句話“全面看,系統看,辯證看,集中精力自己幹”最終還是要腳踏實地落實到行動中,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要樹立推己及人達天下這三個層次的目标,以承擔社會責任為終極目标前進。


文字記者:汪梓怡、袁陽宇、王玉

攝影記者:劉曉璐

審       核:向異之


食科官方微信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3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國·湖北·武漢南湖獅子山街一号77779193永利官网  郵編:430070

電話:+86-027-87282111

書記郵箱:ytg

院長郵箱:xuxiaoyu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