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目标工作隻差“臨門一腳”?對求職中的“結構化面試”不知所措?林文菲老師的求職特訓營來咯!心動的offer系列第三彈——“搞定!結構化面試”活動于11月2日下午4:00在工科樓122會議室順利舉辦。
“什麼是結構化面試呢?其實就相當于半命題考試,即業務經理遵循相對固定的流程,提問相對固定的問題對大家進行面試。”林老師對本次活動關鍵詞進行了解釋,“而結構化面試中,大部分面試官都會犯三個錯誤,那就是首因效應、光環效應、近因效應。因此如何應對以上三個問題将是搞定結構化面試的關鍵鑰匙。”
首因效應——自我介紹記住你
林老師提出,在自我介紹中,包含體現個人鮮明特點的三個“标簽”是突破首因效應的通關秘籍。可以通過結合職業目标、當下熱點或者運用”隐喻“手法,挖掘個人标簽,展現最真實的個人特點。林老師以個人名字“文菲”舉例,文菲可以諧音一杯溫暖的咖啡,既能帶來溫暖,又能提神醒腦,正如林老師的性格一樣,同學們也可以通過“隐喻”為面試官留下鮮活又深刻的印象。

光環效應——結構化面試常見問題類型
“結構化面試中面試官通常會從能力和經驗、領導-分析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應聘動機期望、自我認知五個方面對大家進行考察。”針對這五個方面,林老師為大家列舉了常見的問題以及解答方向,要求大家在展現能力的同時學會避開問題中的“坑”,同時要在面試前預測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做好充分準備,面對“奇葩”問題,學會換位思考+分類表達,這樣才能拿到心儀崗位的“入場券”。

近因效應——壓軸要精彩,問出好問題
到底什麼才是壓軸好問題?林老師認為,好問題是指能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崗位,并且對下一次面試有幫助的問題。不僅可以表達對崗位的期待與目标,還可以詢問企業對員工的kpi考核标準以及了解企業的發展規劃。壓軸問題不僅是個人對面試官的提問,更能通過問題反映個人職業素養,因此能否問出精彩問題更是求職成功的“臨門一腳”。

活動中,林老師還通過“标簽事件”練習,讓大家充分理解了職業素養中關鍵的複盤能力,強調不僅要看到結果,更要有反思有行動,為以後打下堅實基礎。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良多,對結構化面試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将進行更加充分的準備助力自己找到心儀崗位。
文字丨陳蓉
攝影丨鄧興群
審核丨張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