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于促進腸胃蠕動,助消化與預防便秘,同時為身體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礦物質等,有美白、減肥瘦身、抗癌、增強視力等功效。
在烹饪蔬菜時,我們應該先切後洗還是先洗後切?用小火還是大火?總而言之,我們應該遵循盡量減少蔬菜中有益營養成分的原則,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些蔬菜的誤區吧。
誤區一:切開蔬菜後再洗
蔬菜先切後洗是一種錯誤的做法,蔬菜中的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容易溶解于水中,先切後洗的方法會增加蔬菜的損創面與水接觸的面積,讓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流失。如把整棵菜或整片菜葉先用清水洗淨再切,可以有效保留蔬菜中的營養成分。
誤區二:生吃蔬菜更好
生吃蔬菜雖然營養素保留較全,但不易吸收,适當的加熱烹調能破壞植物細胞壁,促進營養物質的溶出,提高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率。并且蔬菜上可能帶有緻病微生物與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直接生食很容易對健康産生危害,加熱烹調能在一定程度上殺滅或破壞這些緻病微生物和有害物質。誤區三:隻吃蔬菜,不吃肉
為了減肥隻吃蔬菜,不吃肉類,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一是缺少必要的膽固醇,适量的膽固醇具有抗癌作用;二是嚴重缺鋅,蔬菜中鋅元素含量較少,鋅可以保證機體免疫功能健全;三是核黃素攝入量不足,會導緻此種維生素缺乏;四是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消化道腫瘤發病概率可能增高。
誤區四:用小火炒菜
小火适用于肉食的烹制,對于綠葉蔬菜來說,大火快炒能留住更多的維生素。維生素B、C,都怕熱,怕煮,據測定,大火快炒的菜,維生素C損失僅17%,若炒後再焖,菜裡的維生素C将損失59%。所以,炒菜要用旺火,這樣炒出來的菜,不僅色美味好,而且菜裡的營養損失也少。
誤區五:菜在清水中泡的時間長才幹淨
有些人為了清除蔬菜中夾雜的泥土,喜歡在清水裡長時間浸泡蔬菜。這樣做,不僅讓營養流失,還會使浸出的農藥殘留再次滲進蔬菜。最好的洗菜方法是用流動的水沖洗蔬菜3、4次,浸泡時間15到20分鐘,這樣既可以使蔬菜洗得幹淨,也不會流失營養。
那怎樣吃蔬菜才不會錯呢?
每天蔬菜攝入量為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二分之一。烹饪蔬菜時,盡量選擇蒸和煮,不倒菜汁,加食醋都有利于維生素的保留。并且,已經烹饪好的蔬菜應盡快食用,現做現吃,避免反複加熱,防止亞硝酸鹽的含量增加。
文字|楊晨夕
圖片|楊晨夕
審核|張靜妍
素材參考:健康中國頭條、食品安全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