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術晚茶 | 陳國勳教授與學生暢談食品人的責任和擔當

作者:黃雨恬、楊佳發布:2023-03-26點擊量:

3月21日下午,食科院學生綜合事務部邀請到了陳國勳教授與同學們展開了“知行合一”學術晚茶主題交流活動,共話食品人的責任和擔當。陳老師分别從學術創新、責任擔當和科研之路三個方面,與線上線下共計150餘名師生展開了交流讨論。

陳國勳教授在倍閱書店與學生展開交流

學術創新:交叉學習拓展視野

主持人:面對紛繁複雜、日新月異的知識時代,食品研究越來越呈現與多學科交叉的趨勢,作為初入食品研究的我們如何提升創新意識呢?

陳國勳老師:創新本身是把某些需要研究的點劃成一條線,告訴大家世界原來是這樣。這就需要我們着眼于整體,不能被已發表的文獻結論所局限,要敢于提出質疑,日心說的創建就很好的說明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主持人:慢性代謝疾病的防治需要跨學科的合作,涉及多個領域,包括營養、運動、藥物治療等,您認為從食品學的角度,營養學家應該在慢性代謝疾病中扮演什麼角色呢?

陳國勳老師:我們學生或研究者要講食品方面的知識,就要涉獵藥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因為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有局限性,因此需要拓寬視野。就像盲人摸象,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已經掌握了真理,其實不然,需要我們盡量多的改善自己。比如在以前,許多科學家認為基因主宰一切,後來證實生物的生長還受到環境、表現遺傳、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又比如如今部分科學家認為神經肽與吃東西有關,而又有科學家認為與腦和眼有關。我們不應局限于某一領域的了解,很多時候真理的發現往往需要科研人員進行多學科交叉與學習。

責任擔當:樹立正确的食物觀

主持人:近期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結果指出,赤藓糖醇與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具有相關性。曾一度被認為是完美代糖的代表被拉下神壇,代糖似乎不是絕對安全的,關于代糖這一方面, 請問您對此有何看法?

陳國勳老師:代糖無能量是僞概念,這些物質确實無法被人體吸收,但代糖也有可能被人體分解成小分子物質或有毒物質,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偷換概念“。人不能直接代謝但并非不可間接代謝這些分解的小分子物質。面對市面上某些食品所謂的宣傳語,作為食品人要讀明白,事物具有兩面性。

談論辯證科學的樹立正确的食物觀

主持人:陳老師,我們都知道知識分子是社會成員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思想意識較強的群體,同時也相應地承擔着更大地社會責任。作為青年食品人我們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陳國勳老師:食品人應承擔人民群衆的食品安全與健康責任,從自己的領域了解食物對人們健康的影響,掌握食物的平衡,讓群衆了解正确的食物觀。通過學校設置的課程教導學生正确的食品有關知識,在充分掌握知識後能夠擁有自己判斷關于社會上食品争議論題是非的能力。

現場同學:傳統食品中大部分食品高糖高油,而老一輩常常認為高糖高油的食品沒有問題,我們該如何宣傳或者改變這樣的現象呢?食品科學和傳統認知之間究竟要如何平衡呢?

陳國勳老師:其實主要涉及到量的問題。這些食品雖然熱量高,糖分多,不宜多吃,但是作為我們傳統風俗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在控制攝食量的情況下這些食品還是應該傳承下去的。針對傳統認知中的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我們食品有責任去引導群衆樹立科學健康的食品觀念和習慣。

學生提問:食品科學和傳統認知要如何平衡?

科研之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賽道

主持人:其實這次來到活動現場的有很多是低年級的研究生,初步接觸科研,想問問陳老師,對他們未來科研之路您有什麼建議嗎?

陳國勳老師:科研道路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當下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内心強大。并且在做實驗時對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認識,比如配置的溶液用途是什麼,做動物實驗每一步的目的是什麼。并且最好能對自己的課題要有一定的喜好,能夠從日常研究生活中找到熱情。

現場同學:對于我們這些初步接觸研究的學生,怎麼快速了解課題呢?

陳國勳老師:就以糖尿病舉例吧,可以先通過了解其發病的機理或症狀然後去檢索文獻。具體來說就是尋找一個點,比如糖代謝或者脂代謝作為一個切入點,也可以在該領域衆多的關鍵字或者點中找到感興趣的某一個再深入了解。

陳國勳老師與現場學生談論如何面對當下的科研困難

現場同學:這段時間“内卷“一直是一個存在于年輕人這一代和互聯網上的熱門詞彙,這個社會好像人人都在争取高學曆,碩士生的人數年年升高,老師如何看待這個現象呢?

陳國勳教授:我們要能找到身上能夠服務這個社會的地方,思考自己能夠為社會做些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賽道。當然,年輕人還需要鼓勵和自信,學位學曆是社會生活所需要的,要以提升自己為首要目的,不要太在意被人認識認同。

陳國勳教授與學生談“内卷”現象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繼續在“你的回合”平台上展開讨論和分享:

“交流中陳老師為我們介紹了國内外學術研究環境的不同,以及如何去看待這些不同;提出了對于國内研究的内卷狀态的新的看法,我們更應注重于去跟自身内卷,改變内卷的心态,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角度去出發;以及如何做好科研,一方面要以自身的興趣出發,激發内在動力;其次,做一個方向的研究,要學會去理清你所研究的這個方向的來龍去脈,弄清楚是從哪裡開始的,要走向哪裡。”

“通過線上聆聽陳國勳老師的訪談,我深刻認識到身為食品人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民以食為天,作為學習食品專業的學生,更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在科研道路上,我們需要嚴謹面對,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觀點。所有的實驗不一定會按照我們假設的點出現,不要一口否決出現的其他現象,而是通過事實來進行驗證。”

“我們需要精确把握時代賦予的專業使命,樹立正确的食品研究觀念,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與學習風氣,明确新時代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不負重任,勇毅前行。”


文字 | 黃雨恬、楊佳

圖片 | 黃雨恬

審核 | 張靜妍


食科官方微信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3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國·湖北·武漢南湖獅子山街一号77779193永利官网  郵編:430070

電話:+86-027-87282111

書記郵箱:ytg

院長郵箱:xuxiaoyu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