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我院邀請到了2020級博士研究生洪鋒于新工科樓120會議室進行科研經驗交流分享,學院40餘名研究生參與了此次活動。

洪峰此次分享内容主要是是有關于看文獻以及寫作的心得。一篇文章的框架主要包括六個部分。首先,如何拟好論文題目是第一關鍵,在标題前綴中的單詞如果可以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就會很好的吸引到讀者。師兄提出了“三步走戰略”,首先羅列關鍵詞,即研究做了什麼内容;其次,将關鍵詞的重要性進行排序,越突出的内容越靠前;最後,删去相比而言不重要的關鍵詞。
第二部分,如何“凝練”摘要。摘要一定要體現研究創新性,讓審稿人覺得眼前一新。凝練摘要時,一般包括四要素。主題、意義、怎麼做、有何結果。摘要部分盡量把句子寫的簡潔明了,突出創新點。
第三部分,對于描寫前言的常規思路。師兄以一篇SCI具體介紹了前言的撰寫思路。前言比摘要的目的要更加詳細,要體現重要研究的價值所在。師兄提出以邏輯性來引入,以一般研究或常識為基礎,結合自己具體工作讓審稿人信服,利用與他人的研究對比來突出自己有說服力的創新點和優勢。

第四部分,寫好結果與讨論。如果說前言部分是體現文章的廣度,那麼結果與讨論部分即是對研究方向深度的考驗,此部分要體現專業思考,突出自己的思想,讓審稿人覺得研究完善,從而提高返修的概率。一個結果一個讨論,要有理有據。
最後,結論的撰寫。結論部分起到總結全文的效果,與摘要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最大的區别主要是結論通常還包括本工作還存在的不足,以及未來可能的改進或者研究方向。師兄提出切忌實打實的寫出研究的缺陷。
在非正文部分,師兄介紹了如何寫好封面信(Cover letter)。封面信是給編輯查閱,因此要強調論文研究意義和必要性,當編輯和作者不是一個研究方向領域時,就得強調文章對此雜志的意義。首先,論文數據要真實可靠,内容切忌複制,大多數雜志在論文提交過程中自帶查重操作;其次,當你的工作與你之前或者課題組的工作相關性較大時,一定要在前言中引用,并加以分析比較。

分享活動結束後,同學們紛紛向師兄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譬如,有無更簡單查閱文獻的網站等等,師兄對此也進行了細緻的回答及建議。相信在此次活動後,同學們對于如何撰寫一篇優秀的科研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文字:皮井子
圖片:宮晴
審核:張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