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議|人獸共患病與食品安全專題學術報告會
食77779193永利官网“人獸共患病與食品安全專題”國際會議于11月27日上午在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舉行。邀請到了國内外3位食品安全研究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就人獸共患病領域的最新研究進行學術報告,80餘名國内外師生參加了此次國際會議。

“很榮幸能參加此次學術成果交流會,希望通過此次學術報告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三位主講人和同學們分享了到訪此次學術會議的感受。他們都提到人獸共患病與食品安全問題聯系緊密,加強人畜共患病源頭防控,對保障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他們表示,此次學術成果的分享對未來食品安全領域的研究意義非凡。
Peechanika Chopjitt(博士/助理教授,Kasetsart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報告的主題是病原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體的分子表征和全基因組測序。她說:“研究主要是基于東南亞地區MCR相關基因(可移動粘菌素耐藥基因)傳播展開的。”Peechanika Chopjitt博士在報告中介紹了包括産生ESBL腸杆菌、耐碳青黴烯鮑曼不動杆菌和銅綠假單胞菌、耐粘菌素的大腸杆菌和耐替加環素的細菌。

Anusak Kerdsin(副教授,Kasetsart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的報告主題是豬鍊球菌:分子流行病學與社會文化因素。Anusak Kerdsin說:”他在泰國進行了關于豬鍊球菌感染和人類流行病學的研究超過10年,發表了關于這種病原體的出版物和超過35篇論文。”他的研究分享了引起的人類感染、豬鍊球菌的檢測和分型、流行病學特征和預防控制方面的知識。

Parichart Boueroy(博士/助理教授,Kasetsart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報告主題是亞洲肝吸蟲流行病學。報告包括肝吸蟲等寄生蟲的發病機制、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治療藥物等。

談及參加此次學術彙報的感受,一位外國學生表示:今天非常榮幸見到了這個領域裡的專家,幾位老師兢兢業業的科研精神更加讓我堅定了紮根科研的決心,也讓我明白身為新時代青年,要圍繞國家需求社會現狀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為人獸共患病與食品安全交融領域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文字:劉冉冉
圖片:李溁娟
審核:許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