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思行,強黨紀]|深學新修《條例》強紀律,踐行革命精神提覺悟

作者:吳菲雪、趙倩男、劉冉冉發布:2024-04-11點擊量:

[學思行,強黨紀]|深學新修《條例》強紀律,踐行革命精神提覺悟

為深入學習貫徹修訂後的《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49日下午,第七黨支部成員、積極分子及唐尚書、張靜妍兩位老師共三十八位同志去到武漢革命博物館開展參觀學習實踐課活動。

各位同志先在解說員的引導下一起參觀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曆史陳列館,整個陳列館以豐富的曆史資料和生動的圖片,展示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的曆程。從最初的革命鬥争,到後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再到新時代的反腐敗鬥争,每一個階段都被詳細地介紹和展示。在解說員的講解下,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黨的紀律建設對于黨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穩定的重要性:尤其是當聽到一些黨員為了黨的紀律和國家的利益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大家更有所感觸。在了解黨的紀律建設在不同時期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和明晰黨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不斷推動紀律建設向前發展後,各位同志對新時代學習貫徹新修《條例》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第七黨支部成員、入黨積極分子們及兩位特邀老師在中國共産黨紀律建設曆史陳列館中合影

随後大家來到了毛澤東同志居,感受一代偉人的家國情懷。毛澤東舊居是1927毛澤東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時的辦公地兼住所,是當時中共中央農委所在地,也是毛澤東、楊開慧一家最後團聚的地方。毛澤東在這裡完成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看到曾經的詩句,大家無不贊歎毛澤東同志艱苦樸素的精神。在這裡,大家看到了血雨腥風的1927年,救民于水火,救國于倒懸,青年毛澤東冒着生命危險,踐行自己的初心使命,正是革命先輩用行動告訴世界,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成功

第七黨支部成員、入黨積極分子們及兩位特邀老師在農講所教室内合影

接下來同志們前往參觀了農民運動講習所,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同志倡議創辦的學校,其建立的初衷就是培養一批能夠領導農民進行武裝鬥争的組織者。教室裡簡單的條凳,操場牆壁上到農村去!的大紅條幅等等......都仿佛帶大家穿越時光,身臨其境窺得大批革命青年坐在教室裡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立志要改變中國人命運的曆史畫卷。

唐尚書老師為大家講解曆史為何選擇了武漢

參觀結束後,唐尚書老師為同志們詳細講述了中共五大前後的曆史背景,大家對曆史為何選擇了武漢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吳菲雪同志說到:最好的緬懷是接續奮鬥,我們理當繼承先輩們的精神,腳踏實地、不懈奮鬥。龔婉婷同志也認為此次參觀學習活動不僅豐富大家的曆史文化知識儲備,還進一步堅定了大家的理想信念。胡鵬同志有感而發道: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黨性的錘煉。最後張靜妍老師作總結講話,肯定了本次參觀學習的意義,并對黨員同志提出要求,指出作為新一代青年要從曆史中汲取營養、獲取力量,站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當前的學習與工作,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參觀武漢革命博物館,同志們重溫革命曆史,緬懷革命先烈,學習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和勇于奉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不僅僅要響應黨的号召及時開展黨紀學習,更要将黨紀學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将守黨紀刻印在心,内化為言行準則,進一步強化紀律意識、加強自我約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做到忠誠幹淨擔當,不斷傳承紅色精神。



食科官方微信

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3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All Rights Resereved

地址:中國·湖北·武漢南湖獅子山街一号77779193永利官网  郵編:430070

電話:+86-027-87282111

書記郵箱:ytg

院長郵箱:xuxiaoyu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