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孟華)你選擇食品行業的初衷是什麼呢?是想探索食品的奧秘,還是想讓家人朋友吃的健康?不管是哪種答案,我們都已然堅定地走在這條充滿無限可能的食品路上。7月6日,田明師兄就自身讀書與就業的相關經驗于線上與大家進行了分享交流。
田明師兄目前就職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安全與标準技術分會理事,對于食品安全标準政策制定有着十分豐富的經驗,本次分享主題為“基于學習和工作實踐淺談如何做好政策研究”。

活動伊始,田明師兄首先介紹了自己學生時期的課題——“西蘭花的研究”,并引出興趣才是最好的引導這一觀點。接下來,便要注重研究方法,首先要“梳理相關領域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向”,最直觀的就是先要了解相關領域有哪些老師在做相關課題,已有哪些成果,對相關文獻進行鑽研,集中學習,吸收成果。其次要“構建研究框架,注重内在邏輯,講好一個大故事”,即對自己的研究内容有整體思路。第三點為“切分研究闆塊,講好每一個小故事”,将研究内容分章節,深入每一章節做研究。第四點為“利用平台、創造平台,暢通合作交流渠道”。
在談到“努力”這個關鍵詞時,田明師兄說道:優秀的人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們向前走的路。“我讀研時認為,研究生順利畢業就不錯了,但直到我身邊的人讀了博,我反問自己為什麼不能試一試呢?讀了博發現,我也可以出國留學,去見識更大的世界”。田明師兄回憶起學生時代的師兄師姐以及導師,滿懷激動。生活中不能缺少榜樣,我們不僅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專業知識,更能從他們身上,找尋到自己該努力的方向。最後一個關鍵詞為“調節”,師兄說道,在完成科研任務之餘,要花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要多找尋興趣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斑斓。

面對食品人最終走上政策制定崗位這條路,同學們有很多疑惑:“從食品行業進入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難度大嗎,這屬于跨行就業嗎?”師兄答道:“這也不完全屬于跨行業。我們讀書期間是在和技術打交道,而政策制定更偏向于文科,但歸根到底都屬于食品領域,在面對很多問題時會發現,讀書期間的一些專業知識在食品安全政策制定方面也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所以,學習是相互貫通的,我們所學到的任何東西,都會帶給自己或多或少的幫助。”
提到政策制定,必然離不開“保健食品”的概念,針對這種食品,師兄表示:“目前,‘保健品、保健食品與藥品’三者的概念容易混淆,任何有保健功能的物品都可以成為保健品,但國家沒有相關文件、政策來規定這個概念的界限。‘保健食品’是針對亞健康人群而存在的一類食品,通常不法商家會混淆其概念達到牟利的目的,但作為食品人,應當首先分清楚這其中的區别,消除‘保健食品都是騙人的’這種固有觀念,盡最大的努力為身邊的人做科普,同時這也是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努力的方向。”

同學們反觀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請教師兄該如何豐富自己的興趣愛好。師兄結合在國外留學時觀察到的現象答道:“缺乏興趣愛好,這是國内學生的普遍現象。國外的教育會有意的引導學生去發掘興趣,培養愛好;國内的學生更多的是被動接受,通常有固定的學習環境和模式,但學習的大環境如此,我們便要打開信息渠道,才能知道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什麼,不接觸新事物,就不會有發現興趣的可能。”
據悉,通過本次校友交流會,同學們對食品就業渠道又多了一種認識,關于食品安全政策制定以及保健食品的了解更深了一步。也更加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不僅僅是一味地做實驗去發現食品奧秘,也要放眼食品大領域,為身邊的人帶去更多的食品知識!
文字|孟華
攝影|鄧興群
審核|張靜妍